一、指导思想与办学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价值观办学”理念和“质量!质量!质量!”总体战略为指引,办一所在地国际化大学,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和产出水平,恰当回应多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让质量成为一种内生追求和文化自觉。
二、“价值观办学”理念体系
(一)使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愿景: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私立大学。
(三)核心价值观:责任、创新、伙伴、有用。
(四)校训:和而不同
(五)质量内涵:国际化、应用型、新体验
三、发展定位
(一)总体定位
以“国际化、应用型、新体验”质量内涵为特征的应用型民办本科大学。
(二)层次定位
以高质量本科教育为核心,举办规模适度的高职教育。
(三)规模定位
学生规模稳定在2万人,其中本科1.5-1.8万人(含专升本),高职2-5千人。
(四)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重品格,会思考,善沟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学科专业定位
形成以管理、经济学科为主,艺术、文学、教育、工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六)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扩大校园和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服务各年龄段的学习者,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战略目标
学校面向2030年长期目标:成为中国一流的国际化应用型本科高校。
在长期目标指引下,“十四五”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即建校三十年时,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在地国际化大学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取得新突破;形成一套具有欧亚特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打造出西安最美大学环境,成为领先的数字化校园。
五、战略重点任务
(一)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1.深化“以学生为中心”(SC)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3.构建跨学科多模式人才培养体系。
4.联合一流企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
5.加强质量保障与创新机制。
(二)系统推进欧亚在地国际化发展
1.坚持“种树思维”,以建设“在地国际化大学”为愿景目标。
2.实施“咖啡模式”,成立五个国际学院。
3.拓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伙伴。
(三)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产出水平
1.夯实科研与社会服务基础。
2.以服务为导向开展应用型研究。
3.构建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体系。
4.完善科研保障能力和管理支持机制。
(四)强化人才工程,构建学习型组织
1.加强各类人才引进力度。
2.加大各类人才发展深度。
3.全面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
4.构建以卓越教学为导向的教师发展体系。
(五)虚实结合,以品牌和文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1.凝练分院特色,树立分院品牌。
2.构建品牌管理体系以及多元化传播体系。
(六)加强数据治理,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1.搭建三位一体数据治理体系。
2.建设大数据分析的决策系统。
3.完善主要管理职能信息系统。
4.推进核心业务数据化转型。
六、战略实施保障
(一)党建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公益性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财务保障:加大业财融合力度及质量建设投入,把控负债经营财务风险
(三)组织与能力保障: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和基层组织建设,打造核心能力
(四)制度与流程保障:推动学校从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变
(五)环境与后勤服务保障:基于国际标准持续改善校园环境,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七、战略实施管理机制
(一)发挥校级委员会的统筹与治理作用
(二)制定八大子规划,构建三级规划体系
(三)共同参与,注重战略规划的动态调整优化
(四)持续完善“战略-计划-绩效-预算”管理体系